文化执笔 绘就大文旅多业态融合“破圈”——广通镇文化振兴乡村典型材料

日期:2023-11-01来源:转载点击:68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2023年融合性资源以“爆款”的方式进入到公众视野,如果不是“村超”你可能都不知道贵州榕江地区的美好,如果不是为了吃“烧烤”你可能不知道淄博人民的热情,最近一段时间,到广通看“村BA”火了......广通镇敏锐的捕捉到了文化振兴乡村的发展潜力,抓住文旅市场下沉的最佳时间点,深度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和彝族流传了千年的生活方式,推出非遗美食体验、体育赛事、当地人的特色生活方式等活动,以其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的消费受到了大众的追捧,广通这个宝藏小镇沸腾了,成为了国庆以来的顶流。以文化执笔不断深化大文旅下的多业态融合,不断放大振兴乡村经济未来的发展空间。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14/M00/01/B0/rBABZ2VDXEaEMXlgAAAAAIlMEoM470.png

建阵地,打牢文化振兴“基础桩”。阵地免费开放形成常态,今年1至10月接待群众4219人次。建设“村史馆”15个,使“乡音、乡情、乡景”成为维系“乡愁”的“精神家园”。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95个,保障了各村社区文化活动需要,满足群众精神文明需求。投资85万元新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投资15万提升改造篮球场一个、投资45万建成气排球场4个。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10万元,对文化中心进行提升改造,不断夯实公共文化基础。积极探索广通悦恒酒店“阅读+酒店”模式,适时开展文创活动,打造集休闲旅游度假、文化交流传播于一体的新型文化载体。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个,其中:省级4个、州级3个、镇级15个。2010年来累计投入修缮保护资金900万元。其中,2021年争取5.8万资金对杨氏宗祠进行抢救性修缮,保护了珍贵的历史文物;2023年争取广通永定铁索桥项目州级保护经费20万元,自筹45万元年内将对其进行保护性修缮;积极向市文旅局争取资金4.4万元,自筹资金4万元对墙体开裂变形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镇楚门,进行了抢救性修缮和除险加固,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镇楚门、胜利楼、杨氏宗祠抢救性修缮工程已完工。积极开展滇中古驿道—回蹬关、滇缅公里遗址广通段保护工作,提升文化遗产历史价值,让文物“活”起来。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14/M00/01/B0/rBABZ2VDXEuEfrD3AAAAAP9yKiE049.png

用非遗,下好文化振兴“关键棋”。广通镇共有非遗项目6个,其中省级2个,州级3个,市级1个,代表性传项目传承人10个。2023年3月广通传统手工面和泥瓦构件成功入选楚雄州第一批非遗工坊。广通文旅中心通过创新让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借助互联网和文化创意,从展品变为消费品朝着商业化和品牌化的模式过渡。引导传统手工面和泥瓦构件两个项目积极探索“非遗+文创+旅游”模式,持续放大非遗市场价值,逐步打通非遗从消费到生产的全供应链,使凤菊手工面从原来的谋生手段变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年产值从原来的8.2万元增至今天的59.6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1人就业。泥瓦构件项目产品通过互联网打通省外供货渠道,远销国内多个旅游小镇、古镇建设用材。实现年产值翻番达81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就业50多人,其中5户为困难户。积极参与楚雄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暨“绿美楚雄·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传统技艺——泥瓦构件参与了展销活动,商品推介会上泥瓦构件项目当日签订订单7个,成交额达14万元。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活动中,彝族“泥撒跺舞”和彝族“三背咕”以其本色的表演成为整场演出的焦点。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5场次,让非遗走进1500多个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在学习中传承,在传承中弘扬,以文化润物无声的方式走进同学们心中。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14/M00/01/B0/rBABZ2VDXE2EeXNhAAAAAJiEBoY045.png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14/M00/01/B0/rBABZ2VDXE6EVnSDAAAAAEOdR_U573.png

造品牌,激活文化振兴“一池水”。打造“文化+节庆”品牌激活全民经济,持续办好几子湾彝族“六月六”习俗、田心“二月八龙花会”、丰收艺术节、村BA等节庆活动,在将广通千年彝族文化与丰富的旅游资源相结合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多种全民活动品牌,让一池碧水,花开更艳。在“六月六”习俗活动中主会场举办沉浸式非遗体验活动、美食烹饪大赛、十里长街宴、非遗文艺演出、商贸街活动、左脚舞篝火晚会、抖音大赛、钓鱼大赛和摄影大赛;几子湾分会场举办了摸鱼抓虾比赛、彝族部落祭祀表演;大瓦房分会场举办了斗牛大赛、民俗表演、巧手彝家绣娘大赛等。聚焦“非遗里的火车小镇”,敏锐捕捉到了文化振兴乡村的发展潜力,抓住文旅市场下沉的最佳时间点,深度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和彝族流传了千年的生活方式,高质量承办了禄丰市2023首届村BA活动,打造“体育+旅游”生活化的旅游方式,使广通这个鲜为人知的小镇因为有趣的内容、有趣的玩法、不寻常的生活方式,吸引各地观众4万多人,实现经济收入110万多元。国庆节期间举办广通首届趣味性丰收艺术节系列活动,白天参与趣味活动,晚上观看精彩球赛,结合赛事成功推出,游广通老街、跳“牛灯舞”、尝手工面系列活动,吸引来自各地游客1.8万多人,实现旅游收入48.6万元,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实现非遗传承和文旅产业发展“双丰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14/M00/01/B1/rBABZ2VDX6qEB_0eAAAAAIWCSts487.jpg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14/M00/01/B0/rBABZ2VDXE2EeKwYAAAAAE4b3O8157.png

创文艺,增添文化振兴“新内容”。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见效,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全镇300多名青年干部开展“阅享青春.智润敦城”读书分享活动。适时策划开展各类主题的文化沙龙、读书会、手作体验等公共服务,将“阅读+酒店”的模式,打造成集休闲旅游度假、文化交流传播于一体的重要文化载体。开展“红火楚雄夜间文化活动——二十大精神进万家”演出2场次;开展“戏曲进乡村”演出活动6场次;开展“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演出活动12场次”;开展“彩云之南等你来”演出活动2场次,观众人数达3万多人次。投资0.6万元创作《新广通美》歌曲;投资1.2万元创作法治花灯小戏《致富记》,组织1人参加楚雄州首届青年演员比赛,擦亮广通文化名片、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举办“遇见不一样的广通”摄影大赛,收到各行各业作品600多幅,开展线上线下展览3场次,观展人次1.3万余人,将大而全小而美的广通温度展现出来。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14/M00/01/B0/rBABZ2VDXFeEe1f5AAAAAMnJblU402.png

承红脉,握好文化振兴“方向盘”。依托红军坡、滇西大马路、滇缅公路广通段遗址、铁道兵烈士陵园、成昆铁路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赓续红色传承,强化“红色引领”、建设“红色阵地”、激活“红色细胞”、举办“红色活动”、繁荣“红色文化”,打造具有广通特色和精神内涵的红色名片。在党日活动、烈士纪念日组织全体党员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依托自媒体和新媒体创建“人人都是营销员、宣传员”,实现红色文化旅游“快速破圈”。抢占振兴乡村“快车道”,结合广通本土街道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开发多条旅游路线,依托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的重大机遇,积极融入楚雄州“四大走廊”建设中,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将分散的旅游资源集成群穿成线,推出旅游产品“漫游广通”一日游、“红色寻根”一日游、“探秘滇中古驿道”一日游、“走近非遗走近生活”一日游、“感受最美文化空间,听老广通趣谈”一日游。打造一条视频就“引爆”的多业态融合发展态势。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14/M00/01/B0/rBABZ2VDXE6EJxXqAAAAALdR9bQ494.png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14/M00/01/B0/rBABZ2VDXGyEJwC0AAAAAN968R4554.png

 

供稿:广通镇文化旅游广电体育服务中心  华玲芝 陈蓉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